学子风采

植物学-张旋

[发布日期:2013-03-25 点击数: ]

个人简介:

张旋,女,23岁,共青团员,生物学院植物学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发表论文两篇,被SCI检索一篇;积极参与校、院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在研究生风采大赛中获三等奖;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工作,现任生物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曾组织开展及参与多项活动,并获得“优秀工作者”和“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科研经历:

本人于2011年保送进入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了盐胁迫下胡杨细胞胞外ATP信号途径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现已完结,目前已发表SCI论文一篇及综述一篇。现正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盐胁迫下胡杨细胞内Cl-稳态平衡的形成及其受H2O2信号调控的机理研究和钙依赖型蛋白激酶在杨树耐旱和耐盐中的调节作用。在这两年多的科研经历中,我学会了要本着认真严谨的态度踏实勤恳地做科研,要积极创新,勇于面对和克服困难,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研究方向:胡杨抗盐性的生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研究内容:

eATP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对逆境的响应,包括膜电势的变化、根毛与花粉管的生长、生长素运输和根的向重力性反应、棉花纤维的生长与发育、基因表达调控和对生物胁迫的响应。有研究显示,NaCl处理能诱导胞外ATP浓度上升;剑桥大学Davies 小组也曾提出eATP信号可能参与调控植物细胞的耐盐性。尽管如此,eATP 信号如何调控植物的耐盐性,尤其是对K+/Na+平衡的调控仍是一片空白。因此,eATP信号如何调控植物耐盐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陈少良教授研究组以耐盐的胡杨愈伤细胞为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扫描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技术,SIET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Confocal)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技术手段,结合系统的细胞药理学实验,首次揭示了胞外 ATPeATP)在胡杨细胞 K+/Na+平衡调控和抗氧化防御中的作用,既盐胁迫能诱导eATP浓度升高,eATP能调控胡杨细胞盐适应的多种细胞过程,包括了液泡Na+的区隔化、质膜上的Na+/H+逆向转运、K+ 的稳态平衡、活性氧调节以及与K+/Na+平衡和质膜修复相关的基因响应盐胁迫的表达。并且,这些过程都是由H2O2Ca2+介导的。该研究对于胡杨耐盐性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结果于20121228日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

PLoS ONE,7(12):e53136.doi:10.1371/journal.pone.0053136)上在线发表。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专项经费及江苏师范大学博士人才支持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上图为胞外 ATP调控胡杨细胞耐盐性的信号途径模型。胡杨细胞能够感知盐胁迫的渗透效应和离子效应,包括对渗透胁迫的感知–eATP 激活质膜嘌呤受体和对离子胁迫感知–质膜H+偶联转运蛋白,随后所产生的H2O2 Ca2+信号能够启动相应的防御反应K+/Na+平衡调控和抗氧化防御。在离子平衡调控方面,eATP 还可能与PAMAPK相互作用来调控细胞Na+的脱毒